在2018年左右,长安汽车为了应对产业升级,转型修炼内功,抓紧技术研发。转型成功的标志就是优秀的车型,在2019年,几乎集中集团所有资源开发的长安CS75PLUS问世,并请来了陈坤代言,在当年的成都车展上风头无二。
如今长安汽车已从一台车的风头无二变成了一个品牌的风头无二。当我们在两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品牌抬头起点的长安CS75PLUS时,我们发现它依旧很强大,操控、动力、设计、可靠性,在同级别车型中仍是佼佼者,难怪它会以“明日座驾”作为自己的business card。
有人说,国产车只在消费者看得到的地方下功夫,比如外观内饰科技啥的,但咱动脑筋想想,如果真只有这些东西,那为什么SUV销量榜的前五中一半多都是国产货呢?
除了看得到的摸得到东西外,长安CS75PLUS在看不到的地方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安全性,在很早之前长安CS75PLUS就进行过一次超越国标的双美标测试,尾部和侧面撞了之后车身结构保持完整,关键是完事儿以后那台受测车还能继续开。
这台车采用了大量的高强度钢材,从长安CS75PLUS车身结构取向可以看看它的设计思路,吸能和结构性保护一应俱全,车身结构的成熟度不输给豪华品牌。在实验室里,CS75PLUS已经通过了千次仿真和百次实车碰撞的实验,安全性可想而知。
除了车身安全性外,CS75PLUS在设计研发阶段还经历了一系列的工程试验。
为了检验整车的稳定性,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对长安CS75PLUS进行了整车高低温耐久和振动试验。通过模拟120℃的温差,检验车辆在高温、低温状态下的可靠性,通过四通道耐久实验,通过几百个小时的无规律的抖动,验证车身结构能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
一台车的车门在使用周期内,会经历上万次的开闭,因此在整车试验中,长安利用机械手臂对CS75PLUS的车门模拟如光照、尘埃、雨露等各种环境下的开闭打到上千万次,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以期达到标准。
在最新的车辆报废规定中,普通非营家用车已经取消了使用年限这一项,只有参考60万公里的报废里程,长安CS75PLUS的这一系列耐久测试,虽然任何实验都不能模拟出时间产生的老化,但去检验车辆耐久性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台车上有几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连接在一起后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松动。长安CS75PLUS也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测试和调整。
比如在零部件高低温耐久振动试验中,长安CS75PLUS模拟在有乘员的情况下,把座椅搬上了全向振动台,以此实验座椅的耐久性。而在零部件高低温耐久振动实验中,还对这台车的电子元器件、油箱、机械结构等做了相应的振动实验,以确保这台车的稳定可靠。
大量且有针对性的实验之后,CS75PLUS自然而然就没啥小问题了。
大多数厂商在新车型路试阶段的同时会在实验室对前方传回来的路试数据进行重复多次的模拟测试。
长安CS75PLUS在实验室里经受的是24通道测试,这项测试的意义是模拟汽车所受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载荷,机械支架通过轮芯将动态路段状态传递到车身的各个部位上,通过检测多处的应力状态来精确检测整车金属件的疲劳强度。
同时,在长安研发中心的实验室里,长安CS75PLUS还有进行最困难的环境试验,模拟地球上各种极端条件下的状况,包括大风、高湿度、高日常强度等,在复合道路情况下查看汽车的阻力等等,同时对油耗、零部件等整车项目进行测试。所谓汽车研发,不只是创新,也是多测多试。
在环境测试中其实最容易过不了关的是漆面工艺,但长时间经历了多种极端环境测试后长安CS75PLUS的漆面就是没问题,你说气不气?
漆面工艺虽小,但在我看来是检验一家汽车企业整车制造能力最好的体现,过去国产车生锈,容易失去光泽等等,和漆面工艺有很大关系。回头再看现在一线的国产车,这漆面做得是真不错。
长安汽车斥资13亿建立了长安汽车综合试验场,这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试验场。CS75PLUS的极限速度官方给出的数据是265km/h(1.5T动力),而在综合试验场中,长安CS75PLUS的平均车速就在200km/h以上,并且是长时间进行。联想到前段时间蓝鲸发动机以维持200+小时5500rpm的高转速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只能说声国产今非昔比了。
写在最后
回过头来看发展的起点是为了走得更远,两年前长安汽车的市场状况并不理想。CS75PLUS这台集中长安汽车全球研发资源的车型成了长安汽车复苏的起点,也成了长安汽车的销量支柱。
不过,长安汽车现在的百花齐放和CS75PLUS这台明星车型不无关系,但并不是根本原因,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转型修练内功之后,长安汽车的造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