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朗逸卖断货 最大的亮点就是没亮点!

粥粥 2015年12月25日 09:45

放在前几年,很难有人敢想在拥有200多款轿车车型的国内市场中能够出现一款月销量超过4万辆的车型,并且还是连续三年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占据销量榜首。不过今天我们就看到了这么一款车型,它不是极其便宜的买菜车,也不是动辄数十万元的高档车,而是大众朗逸。没错,就是这样一款十万元左右的紧凑型车连续三年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占据榜首,即便是在SUV当红的情况下也能力压群雄。最新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大众朗逸的销量已经达到了34万辆,而同系列朗行的销量为8.9万辆,也就是说朗逸全系列已经销售了超过43万辆,并且很有希望实现全年50万辆的“超级记录”。那么,大众朗逸能够连续三年获得全球最大轿车市场销量冠军的头衔,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

朗逸的成功与德国大众品牌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德国大众就以合资方式进入国内,推出了大众在华的第一款车型,也就是人所皆知的桑塔纳。入华30多年时间,品牌口碑已经深入人心有着先入为主的市场优势与品牌红利。这在渠道上是表现最为明显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上海大众在全国已经拥有千余家经销商,渠道广度与深度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同时,在30多年的发展中,上海大众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口碑,不仅体现在品牌文化与标识上,还体现在工艺与质量上。尽管上市7年的朗逸只是一款定位入门级别的家用轿车,但消费者对于大众品牌的信赖已经上升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反作用于产品本身,对于其产品的销售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而论及朗逸本身,其最大的亮点其实就是没有亮点。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大众朗逸并没有明显的优点,但也没有明显的缺点,正是这种中庸之道让朗逸具备了“比较优势”,没有短板就是一款产品得以稳定销售并稳中有升的最大帮助。当消费者在选择购买车型时,一般都会将数款车型进行横向比较,虽然其他产品在某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消费者在另外一些方面可能也发现一些明显短板,这样一来消费者就会筛选掉那些有短板的车型,而将大众朗逸这样没有亮点也没有短板的车型留到最后。

作为上海大众首款自主设计和参与研发的车型,朗逸的目标就是“涵盖最广泛的中国用户群体,所以在某些需求上不得不做出妥协”。 这个初衷与1966年丰田卡罗拉之父长谷川龙雄开发第一代卡罗拉时提出的“80分+α”思想有些相似:就是要每一项做到80分,但必须有一两项相对突出,超出人们的期望。不过朗逸的成功还是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在里面,2008年朗逸推出时恰好赶上中国市场轿车井喷,赶上好时候这当然是好运气。之后上海大众针对不同需求,在朗逸的基础上推出了朗行、朗境等车型,还针对政策的变化装配小排量发动机,这些都是朗逸能够成功的市场因素。

朗逸的成功,与其说是一款车型的成功,不如说是一种现象。与美国的皮卡文化、欧洲的小车文化、日本的K-Car文化类似,中国的汽车文化可以说是“轿车文化”,传统观念的厚重让三厢轿车大行其道,而国内绝大多数家庭在选择三厢轿车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落在大众朗逸身上,这其中有对德国品牌的崇拜,有人云亦云的追从,当然还有一些买不起奔驰宝马奥迪转而青睐大众的一种无奈。但无论如何,朗逸已经成为国内轿车市场中的传奇,或者能够为其他品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众朗逸,朗逸,朗逸销量,朗逸怎么样,朗逸好不好,朗逸口碑

推荐文章



电信与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备13029860号-11)
Copyright 2025 © 车314 版权所有 About che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