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专车又出事儿了。有报道称,12月24日西安市南二环与含光路交叉口附近一辆滴滴专车疑似遭到“钓鱼执法”,该专车的司机张先生表示,他用手机软件接到一名女乘客,从建设路一社区到南二环和含光路转盘附近,当时正在转盘南边从南向北方向等候红灯,突然四五个人围到车边,让其下车配合调查。而就在事发过程中,这名女乘客悄然离去,很多专车司机一致认为这名女子就是“钓鱼执法”。这段时间看到的互联网专车被打砸、被钓鱼执法的新闻非常多,互联网专车跟传统出租车好像就是一对冤家。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
问题很简单,互联网专车的兴起给既得利益者带来了直接的利益伤害。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当初专车APP刚兴起的时候,有关部门就像看待洪水猛兽一样对专车APP进行各种封杀,到后来的意欲招安,再到后来的逐渐接纳,从这种态度的转变可以看出管理部门心中的五味杂陈。互联网专车方便快捷,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但这会直接冲击到传统出租车业务,管理部门自然不希望出现这样一个搅局者。
要么招安收编为国家统一管理,要么彻底驱逐出行业,政府在互联网专车出现的初期持这样一种抵制态度;但大势是不可逆转的,互联网专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民众对于这种新的出行方式非常接纳,政府也意识到与其被动挨骂,不如主动求变。但是直到现在,有关部门还是没能全然接纳互联网专车,依然时不时的做点小动作来恶心一下这个逐渐成熟的产业。
最紧张的应该是各大出租车公司的老板。以往出租车行业是垄断行业,即便有多家出租车公司的存在也只是寡头竞争罢了,何况还有各种行业协议;而互联网专车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传统行业的固有模式,竞争的火药味儿一天比一天浓。每个出租车司机每个月要给出租车公司上交几千上万不等的“份子钱”,而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利润究竟是多少,多少年来都是一笔糊涂账,不用说这里面肯定问题大了去了。这一既得利益群体最害怕变革,而互联网专车带来的竞争就是这个群体最惧怕的。
不过最吃亏的恐怕还是传统出租车司机们。份子钱一分钱不少交,还要面对互联网专车的客源分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祖国大江南北出租车司机们频频闹事其实就是迫于压力而为。绝大部分出租车司机的家庭经济水平都处于中等偏下,微薄的收入用来支撑起一个家庭本就不易,互联网专车的冲击会带来什么影响可想而知。
出租车行业本不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在欧美国家基本都是个人营运并由第三方行业协会加以约束的经营模式,为什么到了国内就需要在“政策指导”与“规范管理”下进行垄断经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利益”两个字。利字头上一把刀,有关部门肯定不会把这样一个能够带来巨大利润的行业放给市场来自由运作。这反映了管理模式的落后,不过这也是长久以来积弊难返的结果。好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出租车行业的一阵春风,随着垄断经营模式不断受到挑战,相应的改变很快就会到来。互联网思维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对传统模式发起挑战,从打车APP到专车服务都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有能力打破一切屏障的、能够带来全新思维模式的新生力量,相信这支新的力量能够给“自闭已久”的出租车行业以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