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今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市场,这一点是令人欣喜的,这说明我国人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质量已经大大提升,同时我国的汽车产业也有了长足进步,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依然有很大差距,但发展总归是向好的,也不免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2016年充满期待。话锋一转,在这个岁末年初交替的时间里,让我们说说国人那些恶俗的汽车文化。算不上口诛笔伐,仅仅是调侃戏谑一下。
各种山寨土炮
某一天走在大街上,突然背后传来一阵亢奋的引擎声,听上去还真有点V8大排量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是卸掉消音器的小破车。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本来就不是什么性能车,还非要改的声音震天响,只怕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车吧,不论是加速能力还是操控性根本没法跟性能车媲美。还有些比较“高端”的玩家会给涡轮加装所谓的泄压阀,换挡的时候还真有呲呲的响声,只可惜涡轮压力根本不到1bar。还有的给自己的车子装上大号尾翼,装个大号包围,就好像自己是性能车了。另外还有一些三菱翼神车主把自己的车子按照三菱原版Lancer EVO的样子照猫画虎。只不过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车顶是不是有两道杠?哟油箱盖是圆形还是方形?懂的自然懂。
车内各种小饰品
这个非常常见,不管是出租车还是私家车,很多车主都喜欢在后视镜上挂一个“出入平安”的护身符,或者是另外一些小饰品。车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类小饰品的存在对于行车安全威胁较大,问题集中在注意力可能会被分散,发生意外情况时小东西可能会变成“炮弹”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另外还有后窗位置摆满毛绒玩具、中控台上摆放香水瓶等等,都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威胁。而最最危险的无疑是“车托宝”这种方向盘支架,如果遇到事故、安全气囊爆开,“车托宝”连同上面的手机就会变成一把菜刀,驾驶员的头颈部会受到怎样的伤害可想而知。
车窗贴黑膜
其实车窗贴黑膜这事儿算不上最恶俗的,甚至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来说,车窗贴膜最大的意义在于在烈日当头的夏天尽可能降低车内温度。有时间数据表明,在夏天正午的烈日下,贴膜和不贴膜的车子车内温度最高能相差5摄氏度以上,体感温度上还是很明显的。不过说到负面的东西,贴了黑色车窗膜的车子遭盗窃的几率相对要高一些,原因就是盗贼能够一清二楚的看到没有贴膜的车子内的具体情况,下不下手一目了然;而贴了黑膜的车子盗贼不清楚里面的情况,冒险破窗盗窃的可能性更高。还有一方面,行车过程中后车经常会透过前车的车后窗在掌握前方路况,以此决定跟车距离,而前车车窗贴黑魔之后就会直接影响后车视线,给后方车辆带来一定危险。
赛道贴纸
这个非常常见,而且基本上以低端车为主,尤其是雪佛兰科鲁兹、比亚迪F0等等。贴纸多数是比利时斯帕赛道、摩纳哥蒙特卡洛赛道、英国银石赛道和德国霍根海姆赛道等等,没有什么特殊规律。不过这类车主的心态不太好理解,一款根本和性能搭不上关系的车子,为什么还要贴上赛道图呢?即便是贴了纽博格林北环的贴纸,也不会提升一丁点马力的吧。贴了也就贴了,但是后窗上的贴纸会影响到车内后视镜的视野,对于观察路况有一定影响。
金银大壁虎
姿势性感的壁虎logo其实最早来源于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代表着高性能的通过性与良好的驾控感受,但是很多几万块钱、十几万块钱的小车也都贴着金银大壁虎,瞬间不知道车主想表达什么了。如果是奥迪A1这类纯正血统的车型,那么贴上个壁虎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怀,那么奇瑞QQ、比亚迪F0贴上这个算什么?更有甚者车尾贴了不止一个壁虎,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昆虫开大会。不过无伤大雅,也不会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还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
无处不在的镀铬
这个说不好是国人专属,比如说美国黑人也喜欢给全车加上亮闪闪的镀铬装饰条,成本并不高,但真的很难说好看。车窗边框镀铬,前脸格栅镀铬,尾灯轮廓镀铬,车身饰条镀铬.....我已经想不出来哪里还能镀铬了。要说高档车那种有些哑光的镀铬还好,一般小车还要加上亮闪闪的镀铬就实在勉为其难了。而且镀铬已经不止在改装领域横行,就连厂商推出的车型都镀铬泛滥,比如说广汽本田凌派和奥德赛,远远看上去就是浓浓的汽配城的风格。
鲨鱼腮
对汽车有点了解的都知道这个“鲨鱼腮”是做什么用的,其实就是一些高性能车型为刹车系统专门设计的通风散热装置,以避免刹车系统在高强度工作下的热衰减。最夸张的鲨鱼腮可能要数奔驰迈凯伦SLR,人家是真格的超级跑车。不过为什么一些家用小车还要装鲨鱼腮?而且居然是装在车门上,我们是真没见过有哪款跑车的鲨鱼腮设计在车门上,一般都是在前后轮翼子板附近嘛!最靠谱的解释应该是,很多车子根本就没有设计鲨鱼腮的初衷,而在车门上加装鲨鱼腮的难度要低于在翼子板上加装,所以就安装在车门上了。这么一来,加装的鲨鱼腮没有任何作用,纯属装饰品。
关键词:恶俗汽车文化,恶俗汽车,恶俗文化,不良用车习惯,开车恶习,山寨文化,山寨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