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能一直都是沃尔沃引以为傲的卖点,可是这款车的安全气囊却出现了严重事故。2015年,来自广州的吕先生投诉,其开了不到两万公里的沃尔沃XC60,以100公里/小时在高速公路上速度正常行驶的时候,右侧安全气帘突然爆裂,导致其父亲受重伤。这件事一直都未得到妥善解决,最终该车主选择了在2015年广州车展维权。
2015年7月8日,沃尔沃目前的旗舰车型,XC90正式上市。可是在上市一个月之后,由于安全气囊的功能存在缺陷,沃尔沃计划全球召回2016款XC90。沃尔沃XC90第三排乘客的安全气帘很可能无法顺利膨胀弹出。事故发生时,新车D柱上的内饰面板把膨胀的气帘卡住了,气帘无法完全充气张开。如果真的发生了危险,第三排乘客的安全就少了一重安全气帘的防护。
2015年6月初,由于供应商的失误,部分XC90前排座椅侧碰撞保护系统安全气囊(SIPS)线束布线不当,结果造成仪表板上的安全气囊(SRS)指示灯常亮,前排座椅侧面气囊可能在事故中失效。沃尔沃6月初在英国召回了大约300辆XC90;随后,在美国也召回了584辆新车。中国方面,暂无涉及。
2015年8月,沃尔沃第三排的安全气囊因充气不足,不能对乘员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碰撞时增加了人员受伤的风险。沃尔沃表示,公司已于8月4日开始已经停止销售2016款XC90。隐患车型在2015年1月27日-2015年7月10日期间生产。沃尔沃经销商将修改D柱内侧板,以便第三排座椅安全气囊完全充气,召回将于9月14日开始。
对于沃尔沃的安全气囊事故仅仅只是去年汽车行业中的冰山一角。在2015年发生的高田安全气囊缺陷和大陆安全气囊缺陷事故,震惊全球。
日本高田安全气囊缺陷
根据调查团队“独立测试联盟”的调查发现,2015年日本高田公司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约2340万个安全气囊中使用了硝酸铵推进剂,因此无法在潮湿环境中隔绝湿气。一旦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以及温度反复变化的状态,硝酸铵就会剧烈燃烧,从而冲破气囊,使气囊发生爆破。
日本高田公司的安全气囊缺陷已在全球造成10死、100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美国大约2500万车辆受到影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高田公司正在努力生产替代气囊。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对高田处以2亿美元的罚款,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对汽车公司征收的最高罚款。本田之宣布不再从高田购买前排座位安全气囊。
自2008年以来,高田爆炸气囊在全球已经造成约4200万辆车召回。我国今年因高田气囊缺陷而引发的召回超过了253万辆。其中本田、日产、丰田、三菱等多家日系企业成为了召回重灾区。本田作为高田公司最大的客户,受影响最大,在中国总计召回包括飞度、锋范、思迪、CR-V等车型在内已超过133万辆车。
德国大陆安全气囊缺陷
2月4日大陆汽车系统向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报告称,该公司2006年至2010年生产的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存在缺陷,该缺陷有可能导致气囊在撞击时无法打开或者没有事故发生时意外打开。本田、菲亚特-克莱斯特、梅德赛斯-奔驰、大众、马自达、沃尔沃卡车等6家企业约500万辆汽车受到影响。
2008年1月,首例气囊控制单元腐蚀缺陷发生。一辆奔驰汽车的气囊警示灯报警,戴姆勒将这一故障单元返回给大陆公司。大陆要求其电脑芯片供应商——位于美国的Atmel公司进行调查。Atmel的调查结论是,一个半导体的腐蚀会阻断电子信号,导致安全气囊突然打开或者在意外发生时根本不打开。
2010年,Atmel重新设计了这一半导体部件,彻底消除了腐蚀的可能性。
2011年年初,大陆得知,一辆奔驰汽车和一辆克莱斯勒汽车的安全气囊在不经意间打开,结果显示同样是半导体腐蚀造成的。
2015年4月,这一问题再次出现在本田公司的产品上。一辆2008年生产的雅阁发生事故,本田要求大陆分析其气囊控制系统。
2016年1月,本田确认其部分雅阁车型存在安全缺陷,随后大陆正式告知NHTSA并且启动召回。
燕赵车讯总结:安全气囊本来是为了在发生事故后,减小乘客的安全。而现在安全气囊的缺陷,反而成为了车上的一颗定时炸弹。并且涉及范围之广,数量之大,让人发指,为何同样的事件发生在美国,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对高田处以2亿美元的罚款。中国同样涉及上百万辆车存在安全气囊缺陷而无动于衷呢,在3.15晚会上就不能曝光这些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