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自主汽车品牌开始向高端汽车领域探索,纷纷推出自己的高端车型或者自己的高端品牌,比如广汽GS8,长安睿骋,长城WEY等,又或者通过收购在国外已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品牌来借壳运营比如宝沃,这些产品的推出,在市场上的成绩平平,反向不大,这不仅让人疑问,自主品牌真的做好了走向高端的准备了吗?到底还差在哪里?
首先,我觉的自主品牌,在产品的品质的把控上不够严格,装配工艺差
我们自主品牌的装配工艺标准基本上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的,并没一套自己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来把控品质。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制造业工艺水平还远不及发达国家,所以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上是相当的包容和宽泛的,这也使得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后期使用的可靠性上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国人对车的要求越来高,买车不单单停留在在面子问题上,还有驾乘舒适性,油耗,质量可靠性等,这使得国家标准远远落后于消费需求,而自主品牌并没有及时看到这点,还是一味的遵循着标准执行,虽然这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不积极的响应市场变化是终将要被市场所淘汰的。
国外的大厂都有属于自己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个体系都是略高于行业标准的,在每个装配细节都有规范的操作说明,即使是每个螺丝用扭矩扳手转动的次数和着力扭矩都有严格数据规定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在成品的合格率上也是十分的严格,大部分的瑕疵都是精确到毫米为单位的,这样做出来的产品谁不喜欢。
其次,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太少
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核心技术上大都采用引进和进口,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投入去正向的开发,虽然国外大厂采取了在核心技术上实施保密,但是这并不是我们不去投入了理由。自主厂商往往不愿意在这些关键技术上投入太多,因为投入这些在短期看不到利润,而且需要源源不断持续投入,特别的消耗资源和精力,造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
就这样,即使你用的零部件再好,原材料多么的高级,你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不匹配,底盘悬挂调校不到位,这样的产品谁会买,广大的消费者当然不买帐。外观内饰的设计上没有原创性,抄袭山寨热销车型的外观设计,这也使得消费者出现审美疲劳,也让不能满足消费者好面子,开出去撞衫是多么尴尬的一件事。
最后,我觉的自主品牌最需要的是匠人精神
今天我们不断能听到“匠人精神”这个词,如今的社会环境心浮气躁,不断的追求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而自主品牌更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这样下去,你即使走向高端,也会崩塌。
企业中只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依靠坚定的信仰,看着产品不断的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的历练之后,才能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国外高端品牌的成功并不是偶然,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经验,对产品始终如一精益求精的要求,在质量上的严格把控不妥协,品牌文化深厚的积淀,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