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为了在合资汽车和进口汽车面前竞争,长久以来一直以低价主打市场。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是较低的售价和品质同样导致在国人眼中国产汽车长期保持一种低端印象。为了摆脱这种印象,解决了生存问题的中国汽车品牌开始向上进发,开始推出了全新的汽车品牌,意图迈向更为广阔的市场。吉利就是其中的一员,推出的Lynk&Co(中文名“凌克”)品牌剑指中端汽车消费市场。但是Lynk&Co真的能为吉利品牌顺利打开中端市场的大门吗?很多人都存有不小的疑惑。
观致的前车之鉴
说到中国汽车品牌冲击中高端市场,就不能不说道奇瑞推出的观致汽车。这个由以色列投资公司和奇瑞汽车共同打造的品牌,试图冲击由合资品牌垄断的中高端市场。可惜自2007年推出以来,因为产品定价高于市场预期、发布车型没有顺应国内市场要求、经销商数量过少等问题,导致其迟迟无法打开局面。而因为一直发动机等关键部件采用奇瑞产品,导致消费者不认可其中高端品牌的身份。推出至今,观致可谓是销量差劲,连年亏损。
而正是由于观致的前车之鉴,人们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打造全新品牌这一行为充满了疑虑。而吉利选择这时候选择推出自己的Lynk&Co品牌,其实也有着自己的考虑。
吉利为何执意推出Lynk&Co?
尽管观致的失败还在眼前,吉利依然执意推出新品牌Lynk&Co,也是有其不得不进行的理由。
一方面,如今的国产汽车品牌在低端市场拼杀过于激烈,拼价格拼服务拼品质。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得到了实惠,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较高品质的汽车。但是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相关车型利润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几乎很难找到发展空间,所以对于发展较快的一些国产汽车品牌,都面临着力争上游的机遇与压力。不仅仅是吉利,其实长安、长城、奇瑞等车企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奇瑞推出了观致连年亏损,长城曾经想要靠哈弗H9等产品进军中端市场遇挫后也要推出新品牌WEY,而面对同行们的教训长安采取了小心谨慎的升级来缓慢提升品牌形象,未来是否能达到目标还未可知。
另一方面,吉利自从收购沃尔沃以来,不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技术研发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吉利博瑞、博越的陆续火爆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沃尔沃也在获得发展资金的同时,通过吉利更为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推出了加长版的沃尔沃S90获得了国内市场的交口称赞。可以说吉利与沃尔沃在这场收购中,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可是与此同时,吉利主打的低端市场和沃尔沃主打的高端市场之间,还有大片的中端市场可以进入,而这也是目前目前总体利润最大的市场。吉利面对这块丰盛的蛋糕,无疑内心着急,可是不管是吉利自身推出更高端产品,还是沃尔沃降低身价下探市场,对于这两个业已发展成熟的品牌都是困难重重。所以与其冒险改变品牌定位,不如顺势推出一个全新的中端市场品牌,于是也就有了定位于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Lynk&Co的推出。而根据吉利为其制定的规划,未来将与大众、丰田等主流品牌进行竞争。
Lynk&Co优势在哪里?
LYNK&CO由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LYNK意为联接、互联,CO没有具体含义,为的是更加朗朗上口,展现新品牌活力的一面。
Lynk&Co作为吉利新近推出的汽车品牌,以欧洲的设计团队进行开发,并拥有沃尔沃品牌的技术支持。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打造的CMA模块化平台将打造LYNK&CO品牌旗下车型,沃尔沃的全新一代40系列也将出自这个平台。CMA模块化平台可兼容三缸、四缸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驱动系统,可覆盖从小型、紧凑型和中型车以及相对应的SUV产品布局。而平台的共享节省了LYNK&CO成本以及专利费用,另外模块化生产还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为新车型快速推出市场提供了条件,这也成为很多人看好LYNK&CO的原因所在。
Lynk&Co试图推翻现有的汽车行业,推出全新的线下销售+网络销售、还将在同货币地区使用统一的市场指导价格的销售方式,这些举措无疑都让人们眼前一亮。而LYNK&CO品牌发布会选择在德国柏林进行,更展现了其向全球化进军的野心和实力。
Lynk&Co面临的危机
尽管Lynk&Co有着沃尔沃平台技术的优势,但是对于一个新品牌是否打动国内的消费者,还是个未知数。尤其是价格因素,不得不考虑。
观致的一大失败就是因为定价高于市场对其的预期,超过了消费者对其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迟迟无法打开局面,落得连年亏损的局面。而如果Lynk&Co想要避免落入同观致一样的结局,无疑价格方面不能定制过高。
可是同样需要考虑到的是,吉利将Lynk&Co定位为中端汽车品牌,意图将其和吉利自身及沃尔沃进行区别。那么Lynk&Co的价格,就必须控制在吉利和沃尔沃之间。根据品牌规划,Lynk&Co最新推出的是一款SUV车型,是由概念车Lynk&Co 01打造而来,名为CX11。而目前吉利品牌旗下价格最贵的紧凑型SUV就是吉利博越,售价9.88-15.78万。考虑到Lynk&Co品牌定位较高,Lynk&Co CX11的起售价必定要略高于吉利博越的最高售价,否则新品牌的推出将毫无意义。大致推测一下,Lynk&Co 01的起售价预计将不低于18万。
如果18万成为Lynk&Co CX11的起售价,对于这个价格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将取决于消费者对于Lynk&Co的市场预期以及Lynk&Co CX11的最终配置是否合理。而这个第一炮能否打响,也将最终决定Lynk&Co是否能顺利进入中端市场的关键。一切都将于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正式揭晓,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