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测师被车商打了 二手车市怎么了?

姚丙寅 2019年12月27日 16:28

或许谁也不会想到,二手车检测师竟然有一天成为了高危职业,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检车——就在近日,第三方检测机构“检车家”用官方账号发表声明称自家的检测师在北京亚市被车商殴打了,起因仅仅是因为没有带客户买对方的车。

第三方检测师被车商打了 二手车市怎么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检车家表示检测师冯师傅跟着客户在北京亚市检测完车辆后,发现车辆有托底迹象,底盘受损,更换了元宝梁,以及其他问题。客户本身还预留了其他车源,表示要再看看别的车实在找不到了再考虑这台车。结果下午卖家在市场撞到检测人员在和客户检测其他车辆,质问为何不买他家的,紧接着变开始动手殴打检测人员。

目前仅仅是检车家一面之词,中间是否另有隐情或者反转,或许还得等待警方的调查,但是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二手车市场混乱不堪的现状,却是不容分辨的事实。

毕竟,买卖二手车,谁没被坑过呢?只是嚣张到打人的程度,确实少见了。而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仅仅惩罚打人者恐怕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二手车的水深,问题也更深。

缺少规范、透明的市场机制

近年来,随着新车市场向存量车市场转化,二手车销量也在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

最新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今,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已经连续18年持续增长,全国交易量从37万辆增长至2018年的1382.2万辆,增长了37倍。截至2019年前9月,我国累计完成交易二手车1058.5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4.32%。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预计在2019年中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0517.5亿元,同比增长将达到22.2%。

第三方检测师被车商打了 二手车市怎么了? 

而与此同时,在一片欣欣向荣的二手车交易数据背后,却是泡水车、翻新车、事故车当普通二手车售卖的新闻屡见不鲜。调表、隐瞒车况的情况,更是几乎成为了每一个二手车的通病。

面对这样的乱象,让缺乏专业知识的公众对于二手车自然也是避之唯恐不及,纠纷乃至因此产生的斗殴也就成为了常事。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二手车市场,要想避免出现纠纷,关键就在于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外部环境,塑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以美国二手车市场为例,当地的二手车销量常年是新车销量的3-5倍,原因就在于建立了一整套市场机制。

首先是对通过销售制造对二手车商本身进行规范,相关法律规定一个年度之内出让、转手5辆车以上的即被看作是经销商,必须申请二手车销售执照,从而杜绝了个人黄牛的出现,提升了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了纠纷发生的概率。

此外,就是强制二手车商公布真实车辆信息,政府规定二手车经销商出售二手车时,必须填写完整“买车指南”,将车辆概况、质量状况、维修历史等张贴在车内明显位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欺骗的概率。

而与此同时,在美国还能通过付费查询Vin码,从而获得这款二手车的所有权及变更、里程数、尾气排放检验结果、使用、维修、抵押、事故等众多重要信息,之后会得到一份数据报告和一个建议估值,从而进一步避免了被骗的情形,让消费者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方检测师被车商打了 二手车市怎么了?

最后,相关法律还给予了二手车消费者足够的权益保护。《汽车保用法》规定二手车经销商、拍卖行、平台、保险公司等各个二手车交易方的权利与义务,明令禁止各种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如果汽车经销商向消费者转手不合格车辆,消费者有权力向经销商索赔。

从规范二手车商到建立完善的查询体系以及法律制度保证,不仅消除了二手车市场信息不对称,而且全方位保护了二手车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索赔权等合法权益,最终促进了美国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年交易数量达到了4000万台,远远高于国内的1000万台左右的年销量。

而如今的国内二手车市场,就是缺乏这样的健全、透明、公开的市场环境,才让纠纷屡屡发生,也让二手车交易充满了危险。

缺乏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尊重和保护

与中国不一样,美国就没有专门的二手车评估师,估价参考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发布的“二手车价格指南”,每月发行一本。此外美国还有ATG旗下的凯莉蓝皮书,通过填写车辆信息,用户可以得到一个估值,这个估值是车商回购汽车的价格,零售价格会比回收价格多两成,从而推算售价合理与否。

 第三方检测师被车商打了 二手车市怎么了?

此外美国也有自身的二手车质量的认证制度,就是由汽车生产商或者大型经销商对二手车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测,以确保汽车的品质达到一定的出售标准,同时,经过认证的二手车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享受与新车同样的售后保障。

而在国内没有足够健全的二手车市场,估价和品质都得不到保证,第三方检测机构自然应运而生,但是在这起检测师被打的案件中,我们没有看到社会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这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市场不欢迎信息公开透明化。

车商认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暴露了二手车的缺陷,导致无法将二手车卖给不懂行的消费者;而消费者对第三方检测机构也缺乏信任和尊重,只是认为是自己花钱雇的,会怀疑其是否和车商联合勾结自己也不知道,并不完全信任第三方检测机构。

第三方检测师被车商打了 二手车市怎么了?

这就暴露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存在问题根基——如果没有一个健全、透明、公开的二手车市场环境,彼此之间没有信任,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样两面不讨好的尴尬,甚至如今还有可能会冒着生命危险。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检测家在声明最后呼吁“希望市场会越来越规范透明,我们检测一台普通二手车一般收几百块钱,还有生命危险,希望这样的事情以后不要再发生了。”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建立规范透明的二手车市场机制,或许才是治乱之根本,也能减少二手车检测师被打的可能。

你说呢?

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车314汽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文章



电信与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备13029860号-11)
Copyright 2025 © 车314 版权所有 About che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