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爱车召回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经历过两次召回的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如果我的车就几万块钱,那没事随便修;如果我的车十几万,那我会感觉痛并快乐着,至少厂家还是负责的;如果我的车三十好几万召回,额……我好像没有过三十几万的车。
不过我能想象到那种感觉:为啥我的车这么贵还有问题?前几天奔驰和奥迪这两家百年品牌携手宣布召回,然后隔了几天宝马也同进退宣布召回了只是数量不多,真想知道励志成为一线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会不会紧跟大哥们来一手。
奔驰召回12万台C级
3.15的到来让各大车企心有点慌,提前宣布召回可以避免在3.15晚会上被点名。但这次奔驰的时隔7年的召回范围有些蹊跷。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的信息,奔驰将在2021年4月30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4年6月9日至2018年2月28日期间的部分进口和国产C级(205平台)车辆,共计125568辆。
召回的主要是进口车型,是不是让很多奔驰C级车主放心了?但有没有这样想过,既然国产的C级有召回,为啥不是统一召回一起维修?要知道C级的国产序列代号数字一直就是“205”。
再来看看这次召回的原因,在散热不利环境条件下,如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整流桥二极管产生的热量可能无法及时散发,个别二极管可能因超过最高工作温度引发短路故障,导致交流发电机定子线圈的温度升高,无法排除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咱们抓问题的本质,主要原因二极管热量无法散发,根本原因是散热设计不到位。如果二极管零配件供应商确认是批次问题,那其实也还好;但如果召回车型的年份不一样,那可能就是零配件的质量标准问题了,不管哪个批次可能都会问题。言尽于此,您细品。
而且奔驰车主普遍反映的问题,也并不是这个散热不良,而是普遍性的漏油问题,所以奔驰这次的召回更像是315前的壁虎断尾。
奥迪召回显然更负责任些
相比奔驰,奥迪的召回显然要更负责一些。一汽大众汽车备案召回计划,在2月26日就召回部分国产奥迪A6L、进口奥迪A6 Avant、奥迪A7、国产奥迪Q3车型,共计12.48万辆。因为是控制问题,所以减少了器材准备时间。
国产奥迪A6L、进口奥迪A6 Avant、奥迪A7共计124798辆,召回的原因是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可能会因为发动机控制单元凸轮轴调节器驱动算法学习功能不完善可能导致偏差,可能导致发动机运转不平稳,极端情况下发动机可能停止运转。
为啥说奥迪比奔驰负责?在召回公告里有两台国产奥迪Q3,因为转向器皮带轮可能存在尺寸偏差,可能会出现转向系统锁止。按照那些大厂的调性,两台车直接私下解决就行了,但敢于公之于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值得鼓励的。
不过奥迪的问题自身的问题还是很多,恐怕之后还是各个主力车型还会进一步召回。
几十万的车被召回会心态崩吗?
这次奔驰和奥迪被召回的的车型除了Q3之外,落地价格基本都在30万以上,虽说车无完车,但钱都花到位了,却依然买来安全隐患的召回,是不是有点不太值当?
在2019年和2020年两年,豪华品牌和豪华车型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稳步提高,中国消费者是越来越有钱了,但对车的理解好像一直没啥进步。这就给了那些品牌可乘之机,减配、装配工艺差、零配件有问题等发生的概率比普通合资品牌和国产品牌还要高。
当然,消费者还是不傻的,捷豹路虎英菲尼迪这些以前叫得比奔驰还响的品牌已经被消费者教育得差不多了,同时像沃尔沃、凯迪拉克这些没出过啥问题的品牌越卖越好,这就是市场口碑带来的消费惯性。
奔驰和奥迪这些品牌仗着自己店大,品牌大,对质量问题依旧不甚上心,虽然这两个品牌能凭借着降价等措施依旧热销,但其跟脚已经不稳了,当年奥迪Q5加价5万卖现在没优惠5万不买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品牌的价值已不如从前。如果还是按照这个造车水准去做,以后就算优惠10万可能也不会有人多瞧一眼。
写在最后
奔驰奥迪这次召回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因为这次召回的原因其实已经引起过几次事故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去说,召回是个好事。但是花这么多钱买个车还是没能避免召回,肯定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
诶,就当自己花钱买了个经历吧,毕竟只花十万买个国产车是体会不到召回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