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产销快报,东风日产3月销量超10万,我脑子一时没反应过来,心里还在想日产还是卖得不错啊,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细细一品,原来是我被官方的那个“超”字给迷惑住了,毕竟现在的东风日产销量里还包括有启辰品牌。
销量快报:两个月就少了2万台
看一下今年一季度东风日产的表现,3月销量100934辆,同比增长82.1%。看起来增长很多,但咱们仔细想想去年的2月3月咱们在干嘛?都在家研究做凉皮凉粉去了,谁还在研究车呀。
而再1月的红底海报中,东风日产还庆祝自己销量月突破12万台,不考虑2月工作日少且春节影响,到第三个月销量就已经开始下滑。
我们再来看具体车型的销量数据,3月东风日产轩逸销量为44029辆,奇骏为14418辆,天籁为12598辆,老骐达也顶不住从过去的月销万台下降到了5000余辆。
而在1月份,天籁销量15732辆,以奇骏、逍客为代表的SUV阵营共计40815辆,轩逸更是达到了51716辆。要知道3月天籁新老交接期间,20款天籁清库的优惠谁看都会心动,奇骏最近也要开始清理库存,只把问题归咎于3月销量淡季好像也说不过去。
(图片非现款)
下滑如此严重,东风日产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年初和年末,东风日产今年就只有这两个高峰了
为什么年初和年末会是东风日产今年唯二的高峰?这似乎和东风日产的市场地位的不太匹配呀。答案很简单,这两个时间点优惠最大。
日产的品牌价值是日系中最低的,甚至低于一个联盟的三菱,三菱还能卖卖帕杰罗这种20万往上的车型,日产的高端品牌英菲尼迪现在也卖不咋动了。但具体到单品牌销量上,东风日产又是包括东风本田、一汽丰田在内所有日系品牌中最高的,因为优惠太给力。
很早之前就有人说过,东风日产不拿产品力却拿价格打市场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短期来看,消费者通过优惠买到了心仪的产品,但低价一定意味着低成本,低成本则又说明有很大的可能性产品零部件、工程设计等方面是不过关的。
也就是说,在同级的日系车中,东风日产的价格是最低的。轩逸优惠后最低10万不到落地,奇骏最低17万不到落地,逍客最低15万落地。但是说真的,如果只考虑价格,消费者为啥不看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车?
是的,东风日产的产品力不如国产了
国产并不是说是个国产都比东风日产强,这里特指一线自主品牌,比如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在这些一线自主品牌面前,东风日产真没得啥技术好夸的,除了那台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可惜,天籁上搭载的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并未广泛应用于走量车型上,就连天籁的2.0T版本现在也采用了订单生产模式,产量不大优惠不高。为啥这么尖端的技术不广泛应用于其他车型上呢?因为日产的CVT变速箱。
给VC-TURBO匹配的是Jatco8系列变速器,而东风日产现在走量的车(轩逸、逍客)都是Jatco7系列变速器,两套CVT变相器能承受的扭矩大小有很大的差距。
就算不考虑高低问题,日产轩逸、逍客等车型的CVT变速箱也存在着一定的可靠性问题。反观国产品牌,从发动机到变速箱,技术上相对日产都是碾压的。啥?你说油耗?第三代哈弗H6的油耗比奇骏要低得多你信不信?
光是这些还不够,东风日产在配置上算合资车里比较良心的了,可对比国产车就没啥胜算,而且最近不知道一线国产品牌中的长安、长城这些不知道在哪找来了新的供应商,折腾出来了“零重力”座椅,从入门车型装到了旗舰车型上,东风日产“大沙发”的名头有些不保了。
因为没有什么技术优势,就拿出巨大优惠放低身价去和国产车竞争,却被国产按在地上摩擦,东风日产便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合资品牌,与本田丰田大众这些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营销活动,东风日产仍旧存在惯性思维
东风日产天籁最近上新2021款,对于品牌内的旗舰轿车,东风日产自然舍得花钱砸活动,主机厂在主要城市举办试驾会,经销商在各地举办客户活动,一片火热的景象。
有一个活动还引起了关注,跑赢天籁就给送千元油卡,结局很美好,大家都知道了天籁加速能跑进8s了,不过大家也都知道了天籁跑不过比亚迪。
有一说一,能跑进8s内的日系中型车其实挺强的,但是这个年代,还在重点宣传自己百公里加速成绩的品牌和车型好像真没多少了。这个事件中,折射出了东风日产的营销思路还停留在两三年前,相较本田、丰田主推省油和安全这两个消费者看重的点已经有些落后了,更别提与国产品牌玩“潮”玩“梗”去比了。
写在最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系三杰的地位在国内还是不容质疑的,这也是为何东风日产过去只要降价够狠就能卖得好的原因。只是竞争对手们在不断进步的时候,日产还在原地踏步,这样真的不行。虽然东风日产的近况与日产的全球战略有很大关系,但还是希望曾经带给无数消费者美好体验的东风日产早些回来吧。
对于东风日产,你有什么回忆吗?欢迎留言私信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