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公关究竟啥水准?

裴宁 2021年06月03日 10:11

特斯拉最近在新闻媒体上挺“火”了,除了天天“不明原因引发的刹不住车(当然最后的调查结果大多都是用户操作不当)”的各条新闻之外,还有两件事引发了关注:第一是近日“特斯拉法务部”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关注列表是特斯拉高管和其他官方账号,包括特斯拉CEO马斯克、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以及特斯拉客户支持等。

第二,是来自6家媒体(特斯拉自称是媒体,其实说自媒体可能更贴切)发表的致歉声明被特斯拉官微直接“示众”。从声明的内容来看,这6家自媒体应该是输出了关于特斯拉的负面内容,比如涉嫌夸大、虚假不实等信息。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在我们《车314》看来,特斯拉公布的道歉的6家“媒体”身份却令人十分生疑,尤其被外界称为“媒体”,似乎有些不太准确。待我们仔细研读之后发现,好像我们也可以给特斯拉发律师信,因为至少它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没有分清”媒体”和“自媒体”的区别,假借普通大众对“媒体机构”的信任度,来维护自己品牌的可信度,冲淡近期负面新闻对品牌的损伤。这种做法,好像与标榜自己“永远正确”的特期拉做风有点格格不入?问题在哪里了?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偷换概念,自媒体≠新闻媒体

事实上,平时我们很少见到,某个官微直接放上去六家“媒体”的道歉,就连罗永浩都忍不住出来发声,“咦?神奇。这是怎么做到的?”为此,老罗还回忆称,“我做Smartisan手机的那些年,很多自媒体赤裸裸地撒谎造谣诬蔑诽谤,即使发了律师信过去,也没有一个道歉的啊,最多就是半夜没人看的时候悄悄发一个澄清,还写得好像跟自己没关系似的。”

对于老罗的疑问,大家都在怀疑特斯拉的公关有没有“撒币”?不过在我们看来,被特斯拉官微转发的这6家“媒体”究竟有没有相关的媒体资质更值得商榷。可以说,在这6家所谓的“媒体”当中,没有任何一家拥有新闻资质,更谈不上所谓的媒体资格。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要知道,在中国从事新闻采编是需要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另外,作为新闻记者也需要具备新闻记者证,而记者证可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别说这6家自媒体,就连某浪网站这么多年做网络新闻,都没有作为真正媒体的资格,更别提作为新闻媒体每年还要经历非常严苛的审核制度。

想想也知道,这次公开道歉的6家“媒体”含水量究竟有多高?想必大家也不是傻子。可以说,特斯拉找来这六家媒体(实为自媒体)“充数”,完全是因为对中国的国情不熟悉的原因,也让人对某女士号称专业从事PR多年的经历生疑,让稍微懂行的业内人士看来,真可谓是贻笑大方。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自媒体集体道歉”,究竟出于何种原因?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能让这6家自媒体集体道歉,包括老罗在内的业内人士都表示不可思议。并且据我们发现,不光只是这6家自媒体道歉,抖音上也有不少大V发布了相关的道歉视频。那么问题来了,即使是自媒体,一般情况下也是有自己的底线,毕竟当你公开道歉后,公众信服力就会大不如前,甚至还会面临脱粉的状况。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自媒体道歉是出于何种原因呢?有没有可能是上面我们提到的特斯拉“撒币”?当然不排除这种情况,但是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谁也不能轻易下结论。但这些自媒体确实都发表了不实的言论,直白一点就是“造谣”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事实上,根据《宪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确实大家都可以对品牌进行监督,但是你发表的任何观点都得有客观依据。

另外,《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所以说这六家不讲“武德”的自媒体如果是主观臆断甚至涉及胡编乱造关于特斯拉的内容,不被告才怪了,也不会被人同情。从这点,不难看出汽车自媒体行业内的从业人员素材确实也参差不齐,连基本的职业操守都没有。

也有一些自媒体选择跟特斯拉死嗑到底,例如自媒体“五千年的兔子”,对于特斯拉法务“我司注意到您仍在持续发布涉及我司的侵权内容。请知悉,我司已在北京法院提起诉讼。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通过上述联系方式联系”的私信嗤之以鼻,他把涉及特斯拉刹车相关的文章还置顶了。

在这一点上,我们《车314》狂顶自媒体“五千年的兔子”,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有理有据,不造谣不胡编乱造,有本事你特斯拉也给我发个律师信?不,最好是传票!WHO 怕  WHO?

说点直白一点,特斯拉虽然让这些自媒体低头是因为它们涉赚造谣诋毁商誉,并不能说明自身一点问题都没有,不然特斯拉为啥不去告新华网、人民网呢?要知道,在上海车展风波之后,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发表过“特斯拉不妥协”的言论,这是事实。而新华社在微博上直接回应,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这也是事实。此外,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还发表了标题为“尊重消费者,特斯拉该补上这一课”的点评文章。内容也有以批评的角度,对特斯拉进行了教育,那么为什么特斯拉不让这两家货真价实的媒体道歉呢?心虚不心虚,只有它们自己知道!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所以说,有时候柿子还是软点的好捏……不不不,是好吃! 

从特斯拉的公关动作中,我嗅到了傲慢的味道

事实上,大部分媒体从来没有给特斯拉强行戴上“刹车失灵”的帽子,而大众之所以如此愤怒,无非是跟特斯拉的一系列公关行动有关。从高高在上的“不妥协”再到要“教育”消费者,对所有特斯拉用户来说,显然根本无法感受到来自品牌的温度。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而且,所有事件的核心还在于,特斯拉将所有的错都归结于驾驶者自己,或者是媒体们的偏见。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错误真跟自己没关系,你特斯拉为什么还要召回产品吗?产品本身没有问题就没必要召回,大不了出了问题直接推给驾驶者不就行了?

所以说,特斯拉的公关策略本身存在着很大问题。

众所周知,特斯拉汽车创始人马斯克曾公开表示,特斯拉不需要公关团队。并且,马斯克坚信仅凭自己的力量就足以撑得起一个公关团队。事实上,我们认为,马斯克的确是一个行走的大IP,对于传播特斯拉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甚至,即使马斯克在面对一些事件风波上的态度比较刚,我们也丝毫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毕竟老板这么做,可以看作是性格使然,在媒体面前彰显个性。但如果作为公司高管或者是公关部门成员这样做,显然在外界看来,就是不懂得与媒体打交道,那么只会令人贻笑大方,显得相当的不专业。

作为《车314》创始人的吴茂林曾谈到一个怪现像,就是汽车行业所谓的某些公关人员总是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势与媒体和自媒体交流,甚至这种作风还蔓延到对待消费者的层面,至于自身服务品牌的得失和公司的生死存亡,对于它们来讲根本无所谓,反正这家死了还有那家,大不了换个办公室,待遇又不会降低,还有这么多世界五百强可以混……瞬间,我就明白了某些操作的由来,原来“作死”不是企业文化,而是一种“放飞自我”的心态!

在这里,我还得劝某些企业的公关人员,毕竟作为公关专业岗位的职员,不懂合理控制舆情,只知道推卸责任或者用吓唬的方式来堵媒体们的嘴,实在是非常业余的做法,甚至有可能会成长行业的笑柄。 

特斯拉被“惯坏”,国产新能源的机会来了?

话说回来,特斯拉之所以敢如此有恃无恐,可能也跟国人对特斯拉的“溺爱”有关。因为大多中国消费者都有一种固有思维模式,那就是国外的月亮都要更圆一些。事实上,这种旧有思维作祟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丰田加价、雷克萨斯加价,如果没有人捧场,它们这个价还加的起来吗?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当然,也有消费者表示,“站不直”是因为合资进口的汽车质量好。拜托!如果倒退20年,在国货刚刚起步之时,可能有些领域的产品质量水准不如国外,但现在都已经2021年了,为什么这种思维模式还大批存在呢?

难道说,中国在制造业、技术创新已经崛起在世界之颠的事实,有些人还是熟视无睹吗?比如说华为的产品与技术,早就在国际市场打响了名气。要不是遭遇芯片风波,华为手机现在还处于碾压苹果iPhone的阶段。当然,随着鸿蒙OS手机版正式发布,华为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我们以华为为例,主要是想告诫大家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国产品牌。事实上,当我们在对比国产新能源车辆跟特斯拉之间的差异时,并没有觉得两者差距有多大,甚至在一些设计体验上,特斯拉还遭到了同价位国产新能源车企吊打。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在支持国货这方面,年轻消费者其实做得更好一些,究其原因,离不开民族自信心增强以及制造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写在最后

对于特斯拉近年来一系列的“傲慢”表现,我们想说,不以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抛弃。上一个品牌,叫做苹果。曾经的苹果在中国市场也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随着国产手机不断崛起,苹果不得不开始放低身段。比如苹果在今年居然破天荒也要参加618大促,一直不屑于降价促销的苹果,如今也不得不低头。说到底,还是因为国货的地位在不断提升,没有特斯拉、没有苹果,中国消费者就没有新能源车开?没有智能手机用?显然不是!

6家自媒体向特斯拉道歉

最后的最后,送给那些仍然自以为是的洋品牌们一句话,“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你捡回来了吗?

推荐文章



电信与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备13029860号-11)
Copyright 2024 © 车314 版权所有 About che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