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汽的灵魂是什么?”这一发自内心的灵魂级拷问最近火遍了汽车圈,网上一边倒的看法就是:现在的上汽有这东西吗?
事情的起因是上汽集团召开上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陈虹当众明确表态,“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是不可接受的。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华为又被“黑”了!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华为成为汽车供应链中的重要成员后,仿佛就拥有了“招黑”体质一样。按陈董事长的观点,简而言之上汽集团不会接受华为自动驾驶的整体解决方案,因为害怕“丢掉灵魂”。于是就有了以上的这个灵魂级的问题:上汽有这样的灵魂吗?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这边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Huawei Inside模式目前只是3家,不可能也没有精力与所有车企都用这种模式。‘Huawei Inside’是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汽车,不适用于所有车企。华为还提供了零部件解决方案,更多车企是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对比两家企业的公开言论,我们不仅看到了华为的高情商,就连格局的高低也一分高下。不过问题是,即使上汽拼命给自己打气,仍然阻止不了整个集团“下滑”的趋势。
上汽销量下滑,究竟是产品原因还是思路问题?
早在6月份,上汽集团公布了5月的产销数据。该数据显示,上汽5月整车销量高达40.67万辆,同比下滑了14.02%。而在5月份出现的下滑,也意味着上汽结束了自2021年以来连续多月出现的正增长态势。
不过大家别忘了,由于去年疫情的影响,上汽在去年一季度销量整体本就遭受了较大挫折,因此才导致今年上汽累计销量持续出现了正增长。所以说,上汽隐藏的问题还是蛮多的。尤其分品牌来看,上汽旗下的两大合资公司,上汽大众跟上汽通用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态势。
对于上汽存在的问题,业界有一种观点是跟其产品有关,但在我们看来其实并不然。举例来说,前段时间大家都知道在中保研的偏置25%碰撞测试当中,上汽大众旗下的帕萨特出现了A柱断裂等状况,一度导致销量暴跌。
因此,大家都认为是帕萨特事件拖累了上汽的销量表现。但事实上,帕萨特的事件在通过后期产品以及促销上的补救,已经挽回了大部分的市场。而最令人费解的是上汽这边的处理方式,在碰撞测试后不仅不承认车辆有问题,还要求中保研重新测试。
如果说车辆有问题,可以通过后期来弥补,那么如果是企业的战略思路有问题,又该如何是好呢?现如今在新能源市场,上汽其实早已远远落后。虽然看每个月的销量数据,五菱宏光MINI EV都排名靠前,但这种基本靠低价走量的电动车究竟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还是为了达到双积分标准就不得而知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上汽的高管在集团战略思路上没有找对方向,所以才会造成公关方向的偏差以及延误布局新能源市场的最佳时机,进而拖累了上汽的发展。事实上,上汽也并不是没有好的产品,只不过输在了营销策略以及整体战略思路上,而上汽的高管自然要承担首要责任。
拒绝华为或并不是上汽高管“目光短浅”的写照
上汽内部人评价陈虹,说他是对自主品牌认同度最高的老大级别领导人之一,强调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和独立性。但对于公开表示拒绝跟华为合作这件事,还是让不少人对他印象转差,连带让不少人对上汽的未来感到担忧,毕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不是乱说的。
从当下的市场状况来看,虽然上汽的体量不小,但更多只是“虚胖”。毕竟上汽主要还是仰仗大众跟通用,去年上汽营收下滑了12%,主要也是因为这两家合资公司表现疲软所导致的。
既然如此,上汽为何不另寻机遇呢?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就是多一条路”,上汽为何要主动拒绝华为,不给自己留后路呢?其实在我们看来,主要还是上汽的管理层在“作妖”,尤其是这次的焦点人物陈虹。身为上汽集团的董事长,陈虹在集团内部自然极具影响力。要不然顶着60岁的高龄,却依然能在一线带队,其威望不可谓不低。
尤其作为一辈子几乎都在为上汽奉献的老人来讲,陈虹其实更清楚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所以,陈虹认为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可能思路并没有问题。只不过,这种想法放在以前没错,但在眼下就显得有些陈旧了。
其实,放在燃油车时代,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自然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但是到了新能源时代,有些思路就不太一样了。比如说对于大多数的传统车企来说,新能源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三电系统、自动驾驶等技术。前者可能还好说,但是自动驾驶、智能化设计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比如ID.4 X的“惨败”就给了上汽大众当头一棒!就算是现在上汽引以为傲的R-Pilot自动驾驶技术,上汽敢说它有灵魂吗?
如同网友oldsunnyhu的评论一样:上汽不是很差的问题,它的问题是,拿着国家优质资源,为外资做了嫁衣。它现在估计被通用和大众掐住了,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至少是欠缺中国精神的一个企业。
那上汽缺不缺明白人?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R汽车CEO俞经民就算是一个!他在今年3月R汽车家族新成员ES33全球首秀大会上接受专访时谈到一个观点,他认为:未来汽车是一个高能的智慧体,不用再提平台、架构这些老观点看法,今后平台和架构都是分布式的。真正的AI一定是数据喂养,有算法的迭代,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实际上就是说到了未来汽车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一个数据的收集叠加和分析能力的整合平台,这是一套系统的整合而非哪一个模块就能完成的事情,上汽现在还没有这么能力说大话。
而华为本身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布局就比较早,尤其很多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然长安、北汽也不会找华为合作。只可惜的是,以陈虹为首的“老上汽人”还在停留在原先的思路站位上,拒绝华为的优势技术,过分相信自身的技术实力,这可能也跟现在的领导班子盲目自信、对行业新趋势了解不多的特点有关。但是这样的操作,一定程度上难免会影响整个上汽集团在新能源的布局广度与深度。就像有网友说的,岁数大了最好激流勇退,保一世英名不好吗?
写在最后
所以在我们看来,作为负责整个集团的操舵手,必须要把眼光放得长远,格局放得更大一些。当然也不是说不能吃老本,但在新能源市场,自动化、智能化才是大势所趋,反观上汽虽然早先曾跟阿里联手打造过“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系列,但事实上如今早已泯然众人矣。
尤其从YunOS再到斑马智行,上汽这套车机系统不过也是依靠的阿里,也不知道去年超百亿的研发费用都被上汽用来干啥了。反正如今上汽市值大约只有2507亿元左右,而赶上新能源大潮的比亚迪市值却已经高达7298亿元,这样的差距,难道不值得陈虹反思吗?
反正归根结底一句话,当领导的格局一定要大一点,尤其不要把话说死,要懂得给自己留退路,给后人留条路。最后,希望上汽越来越好,同时也希望上汽高管的胸襟也越来越大,毕竟合作并不意味着就要“出卖灵魂”,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