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裴宁 2021年11月02日 11:16

近几年跨界造车的新面孔可谓是一张接着一张,而就在前不久,一直被众人视作“苹果造车”代工厂的富士康,也投身到造车大军当中。10月18日的鸿海技术日上,富士康正式发布了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跟着一口气发布了三款新车。 

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头顶“苹果最大代工厂”的光环,富士康这次的转型有点意外又不那么意外。毕竟拉上了裕隆汽车(纳智捷母公司,就是网友笑称双油战略合作伙伴那个品牌)成立了合资公司,还创建了全新的电动汽车品牌。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富士康此次没有选择贴牌代工,而是直接下场造车,并一口气推出了覆盖家用、商务以及公共出行市场的三款车型,显而易见并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也有车评人认为,富士康亲自下场造车,跟恒大汽车、乐视汽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点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富士康一直都在寻求业务转型的机会。那么问题来了,在新能源市场上,拉上纳智捷母公司的富士康还有机会吗?

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从代工厂到亲自下场,富士康的造车梦

事实上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斥资3.7亿收购了安泰电业。而安泰正是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主要生产制造电瓶线以及倒车雷达等车用电子设备。如果说这个操作还不够凸显富士康的造车梦,那么作为电子产品的供应商,富士康还持续与特斯拉、宝马、奔驰等主机厂有着紧密合作。

不知道是不是与这些主机厂接触时间长了,2014年,富士康就曾在内部发起过一个代号为“A-Fu Initiative”的电动车项目。只不过这个项目并不顺利,所以还未对外公开就“胎死腹中”,有些令人惋惜。

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但富士康还是在去年推出了MIH模块化平台。据悉该平台可以提供三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包含整车代工、底盘技术和外端设计、平台技术。同时与富士康达成合作关系的车企也越来越多,除了浙江吉利控股,还有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克 (Fisker)、泰国国有企业集团PTT、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 NV等等。

虽然在推出电动平台后,富士康没有立即开启汽车销售计划,但如今亲自下场造车,未来很有可能我们将会见到不一样的“Foxtron电动车”。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富士康能否撕掉已经深深烙印在身上的“苹果代工厂”标签。

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富士康为何要亲自下场造车?

关于富士康为何要亲自下场造车的原因,在网上已经引起了不少讨论声。有车评人表示,富士康跟之前乐视汽车、恒大汽车有点像,都是为了讲故事。不过,富士康的压力越来越大倒是事实。根据数据显示,去年富士康的销售额仅仅增长了0.3%,另外净利润自2017年以来也一直在缩减。

可以说,富士康早已碰触了行业瓶颈,如何突破天花板,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近几年,苹果对于富士康的依赖也在逐渐减弱。比如苹果已经将订单向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公司分散,后两家公司市盈率分别为65倍和56倍,市值远超工业富联、鸿海集团。

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也在逐年上涨,即使强如富士康,毕竟仍然还是处于基于劳动力的密集型产业,就算管理优势再出色,始终无法逃脱大环境的趋势。众所周知,富士康一直以“低毛利率”著称。有数据显示,上半年富士康的合并毛利率为5.91%,而苹果的毛利率多年来一直都在40%上下。二者之间的差距,不言而喻。

所说,富士康想要维持庞大的躯体并继续保持成长,转型势在必得。这几年,富士康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比如“接盘”夏普、诺基亚,这些都是富士康比较熟悉的领域,只不过反响一般。所以,富士康才会谋求下一盘大棋。毕竟新能源汽车这条道路,前景好,体量也大,再加上富士康早已准备多年,时机已经成熟。

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风险与机遇并存,富士康真的准备好了吗?

虽然富士康之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我们还是想问一句,富士康真的做好与新老巨头同台竞争的准备了吗?富士康自身的优势确实不少,比如说MIH平台确实拥有不俗的优势,模块化平台能够节省开发时间,这对亟需用产品证明自己的富士康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作为苹果钦点多年的代工厂,富士康还拥有比较出色的ECU制造和集成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这些优势可让富士康比一些造车新势力更具竞争力。正因为有了这些优势加持,富士康不仅敢于官宣造车,同时还在紧锣密鼓部署市场渗透的策略。

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今年9月份,富士康与泰国石油和天然气集团PTT签署了一项合资协议,将在2023年建立面向东南亚市场的电动汽车制造工厂,初期规划年产能为5万辆,最终每年产量将增加到15万辆。10月7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又发布公告,宣布将斥资约5000万美元收购美国“造车新势力”洛兹敦约4%的股份,并且还将会出资2.3亿美元收购洛兹敦位于俄亥俄州的大型组装制造基地。

不过,富士康也不是没有自身短板。在硬件生产领域可以说罕有敌手的富士康,在智能电动车必备要素软件层面上是有所欠缺的,而这将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众所周知,如今汽车越来越智能,这跟软件功能的完善与进步分离不开。而富士康本身在这些领域并不擅长,但好在只要有钱,人可以挖,东西可以买。

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所以,富士康先是找来了曾在苹果公司核心软件团队工作的魏国章,其以CTO的身份加入MIH联盟,主导MIH软件平台。今年,富士康又与Stellantis集团联手成立了合资公司Mobile Drive,主要业务为开发数字驾驶舱和个性化连接服务。并且,鸿海科技集团数位转型长龚培元也在前不久表示,2022年,鸿海集团将成为一个“软件定义的鸿海”。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富士康“密谋”造车已久,再加上“苹果汽车”迟迟没有音讯,再拖下去恐怕机遇会越来越少,竞争反而越来越激烈。况且,富士康自己有平台,又拉来了有造车经验的纳智捷母公司,想必车应该是造得出来,但是销量能有多少?这就不好说了。

富士康造车 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图谋已久

毕竟除了品牌影响力之外,富士康在软件领域的空缺,不光是简单的交互体验。未来还有自动驾驶等服务,相比电子产品,汽车的自动驾驶要复杂得多。但富士康此前即使在电子领域也一直没有实现软件层面的突破,这次来到汽车领域,我们依然比较担忧。

当然,最后的实际体验效果,还是要等到真正造出来之后才能知晓。况且,如果实在自己做不来,我们倒觉得多找几家擅长软件研发的企业一起合作,可能会是一条更容易的道路,比如华为,你觉得呢?

 

推荐文章



电信与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备13029860号-11)
Copyright 2024 © 车314 版权所有 About che314